最近,湯達人研發“內訌”的消息在網絡上走紅,起因是湯達人的新品米線上線后,在其包裝上印上了「湯達人研發人員認為:湯達人肥汁米線比湯達人日式豚骨更好!」,引發了大眾猜想:是不是湯達人這兩大產品部門關系不好。
在湯達人包裝被網友“曝光”后 ,產生了一陣熱議,有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態表示:兩個部門真的不會打起來么?
有人對產品的味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表示:會兩個都買,然后對比一下。
有網友調侃道:建議開掉這個研發人員,味覺不準。
有網友看出了品牌營銷的巧妙設計,利用了網友的逆反心理,讓那個人不相信有產品能比豚骨更好吃,而產生想要購買嘗嘗的沖動。
還有網友的評論則一針見血,闡明就是“騙”那些反骨黨購買的營銷套路。其實,研發部是一個部門,而賣的好不好是市場部和銷售部的事情。
對用戶來說,“內訌”是一件八卦味十足的事情,當用戶發現部門爭論不下的是味道事,而可能進一步對產品味道產生濃厚的興趣。
而對品牌來說,“內訌”是營銷創意與噱頭,無論是消費者對產品味道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是對“事件”本身產生興趣,品牌都是這場傳播的贏家,其推廣的目的達到了。
湯達人的營銷做對了什么?
可以說,湯達人用產品的包裝“演繹”了一場教科書級別的營銷,讓一個產品包裝承載了包裝原本的職能,又通過文案創意制造了話題沖突性,讓人品對事與產品均能夠產生好奇感,讓其營銷更具穿透力。究竟湯達人肥汁米線包裝營銷做對了什么?
通常情況下,產品推廣更多的物料是海報、創意MV、創意短劇以及鋪設到能夠觸達更多用戶群的戶外等,而湯達人廣告信息展現卻另辟蹊徑,選擇在產品包裝上進行突破,通過極具沖突性的廣告語進行顛覆式創新,牢牢抓住了大眾的注意力,讓每一個包裝變成產品行走的廣告牌,有趣又吸睛。
在產品推廣上獨樹一幟,推廣文案則采用產品類比的方式,將大眾熟悉的湯達人日式豚骨與品牌的產品湯達人肥汁米線進行對比,自然能夠讓消費者對湯達人肥汁米線的味道產生聯想,將好吃變得可感知,而產生想要購買的沖動。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包裝除了基礎功能外,更多的是品牌想要通過高顏值吸引消費者,而湯達人則開辟了包裝的第三種功能,為另一款產品建立了廣告牌,形成了品牌的社交貨幣,賦予了產品傳播屬性。同時,這種「一帶一」的廣告模式,實現了產品之間的深度捆綁,形成了用戶記憶,也更容易讓用戶有需求時在湯達人產品之間做抉擇。
在大多數消費者心中,公司各部門展現給用戶的基本上均是精誠合作,而湯達人將部門之間的“內訌”印在包裝上,通過反套路營銷引發消費者的好奇心,自然也能夠讓用戶心甘情愿地了解品牌廣告的意圖,在消費者“領悟”到品牌的深意后,會因創意中的巧妙性產生驚喜感,而讓人產生想要主動分享或自愿購買的行為。
玩反向廣告,究竟玩的是什么?
其實,湯達人不是第一個玩反向營銷激起話題討論的品牌,營銷圈反向營銷案例可謂比比皆是,但是真正玩出新意令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
如網易嚴選為了展現西藏致純致美,表示「我們不需要廣告,這座冰川就是最好的廣告」,而激發了更多人探索西藏天籟之境的沖動。
如夸克APP瞄準了受眾討厭廣告的痛點,自稱是一個沒有廣告的搜索引擎,但是沒有廣告的夸克卻很會反向打廣告,曾經品牌火遍網絡的戶外廣告就很精準強勢,「逛街應該遇見真愛,不該遇見廣告」,凸顯了夸克App的極簡,也將產品極具競爭力的「無廣告」植入到了用戶的心智中。
比湯達人、網易嚴選、夸克APP玩反向營銷更早的,估計就是農夫山泉了。在大眾對視頻網站要會員才能跳過廣告深惡痛絕之時,農夫山泉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非會員也可以免費關閉廣告」,反而讓大眾對品牌廣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多人選擇看完品牌的整個廣告,讓農夫山泉在廣告圈一戰成名。
很明顯,反向營銷玩得就是痛用戶之所痛,提出逆主流的解決方案,贏得用戶的新。品牌通過反向表述方式,實現了用戶“廣告逆反心理”主動失效,更多人愿意自動去了解甚至分享廣告,產生了愈禁愈為的「潘多拉效應」,既深化了傳播主題,又贏得了用戶好感,一舉兩得。
可見,反向營銷是有用戶吸引力的,能夠做到精準傳播,并且有效觸達用戶,還能激發用戶主動探索與研究品牌廣告的成功之處,為進一步傳播打下基礎。
品牌如何玩轉反向營銷?
看完眾多品牌的反向營銷后,兵法先生發現擅長玩反向營銷的品牌,都離不開這4條方法論。
反差感是利用先入為主的概念/印象給用戶心靈帶來落差,再通過反轉與顛覆性的轉變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而反向營銷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反差感,如網易嚴選「我們不需要廣告」的現實是:品牌正在廣告。
基本上所有的營銷都想要擁有話題性,那是營銷/品牌熱度產生討論的關鍵點。而反向營銷更像是正話反說來引人入勝,讓營銷本身充滿吸引力,同時還更容易產生新話題,為營銷迎來新流量。
反向營銷常常是精準洞察到了用戶生活的常態,用別出心裁的方式展現出來,欲擒故縱蘊含其中,文案與廣告內涵妙趣橫生,幫助品牌傳遞出更契合品牌特質的理念,也讓消費者更樂意主動傳播。
反向營銷營造出的新鮮感更容易吸引用戶的眼球,也是實現傳播的前提。品牌借助人性弱點中的好奇心,通過沖突感打破了用戶的固有認知,或者帶給了用戶意外驚喜,足夠吸睛,讓反向營銷發揮了最大傳播的效果。
